首页 天气资讯

天气档案馆:史上最强华北雨季宣告结束 数据揭秘今夏的雨有多猛

2025-09-05 17:20:13 来源: 中国天气网

中国天气

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门户网站

一键查天气

中国天气网讯 今年夏天,华北的雨下得格外多。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,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,9月2日结束,为1961年以来开启最早、持续时间最长、累计雨量最多。为何今年华北雨势这么猛?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“天气档案馆”之华北雨季篇,一起来听听它的自白。

大家好,我是华北雨季,一个背负华北地区降雨KPI的“打工人”。江湖人送外号“七下八上”,因为我的常规上岗时间为每年七月下半月到八月上半月。不过,这年头干啥都讲究“内卷”,我们雨季圈也不例外,早到晚退、加班干活那是家常便饭。

今年更是卷出了新高度,我7月5日就提前13天打卡,一不小心刷新了最早到岗纪录,下班更是没个准点,硬是加班到9月2日才收工,说好的一个月工作制,生生干了小两月。但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这么拼了,刚过去不久的2021年,还有遥远的1973年,我也都实打实上了59天班。这三年的在岗时长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并列第一。

bqtb

我也不是永远这么鸡血,偶尔也会摸鱼偷懒。就拿1965年来说,我厚着脸皮迟到了13天,然后又偷偷提前2天溜走,最后满打满算只干了15天。还有2014年,我磨蹭到8月1日才到岗,8月17日刚到点就立马收工,前前后后也就应付了16天。

说了这么多,你问我到底是干嘛的?这么说吧,我的核心KPI就一条:下雨!七八月份,华北地区的高温灭火、农田滋润、水库蓄水都得靠我。按照合同,我一般在岗一个月,下的雨往往能占到当地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,不少地方的降雨量都指望我这段时间集中交付。

当然,下雨这活儿靠我一个人可干不了。我就是个听指挥、拼执行的“打工人”,背后有各路大佬在撑腰。

首先是我的水汽供应商——暖湿气流。每年夏天,它不辞辛劳地从遥远的海洋,把又湿又暖的水汽大规模地搬运到华北地界。如果没有它,我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所有业务都得停摆。

然后是雨水催化加工厂——冷空气。要想下得酣畅淋漓、量大体足,就得靠冷空气这个催化加工厂,它一出手,就能强力抬升暖湿气流,让水汽降温后“批量凝结”,制造出大范围的暴雨、强对流等“硬核产品”。

最后是我的总指挥老板——副热带高压。我能不能下雨,什么时候下,下在哪,还得看这位大老板的脸色。当它向北溜达到黄海、日本海附近时,它的北侧边缘就成了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主要合作区域,这儿也是我的上班地点。但凡位置偏一点、弱一点,我就得提前下班或者换个地方洒水。

不过,大佬们的合作也常有翻车的时候,如果暖湿气流送水不给力或者冷空气摸鱼,那雨就下得稀稀拉拉、抠抠搜搜,别说KPI,连地皮都浇不透;如果暖湿气流和冷空气脾气上来,碰撞得太激烈,就直接上演“暴雨连续剧”,引发灾害。

说到底,咱这雨下得好不好,真得看几位天气大佬配合得咋样,配合好了是风调雨顺,搞砸了不是旱就是涝。远的不说,就说今年,它们几个动静整得实在有点大,我的累计雨量直接飙到356.6毫米,是常年平均值的2.6倍,创下入职以来的最高业绩。

但这第一名真不是啥光荣事。在我们的考核体系里,风调雨顺才是优秀,雨下得太猛或太抠门都会被差评。业绩太冒进,可能还会捅娄子,比如2012年北京“7·21”特大暴雨、1996年河北“96·8”特大暴雨,这两年,我的雨量都冲进了“泼水榜”前十名,可这样的业绩我真的一点都不想要。每闹这么一回,我都揪心,虽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,但每一次极端暴雨都像是老天爷甩过来的黄牌警告,咱这“打工人”心里有愧。

其实,我还很会“变脸”,狂风暴雨后,我经常会赶紧派送彩虹快递,还会认真给城市“洗澡”,把天空洗得湛蓝透亮,作为一点小补偿。

今年这雨下得有点猛,实在对不住大家,我也深刻反省了,明年争取严格控制业绩,跟大佬们做好协商,准时到岗,不加班、不早退,精准送雨水。(策划/张慧 设计/陈玉洁 审核/翟羽 于群 刘红欣 刘文静 余晓芬 数据支持/国家气候中心

加载全文
分享到:

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

没有更多啦 ~
没有更多啦 ~
没有更多啦 ~
放到
桌面
反馈